熱門動態Life

2023-06-17

2023最新版高爾夫球具用語辭典 球具性能詞彙篇

pic

知道這個的話,代表知識非常淵博

表示性能的詞彙在選球具時也很有用

在球具中也有像是「慣性動能」「重心角」等表示球具性能的獨特術語。
知道那些意思的話,也會對選出適合自己的球桿很有幫助,請確實了解這些用語。

①【桿身底端】(BUTT)桿身靠近雙手,握把這一側的稱呼。通常在15.24mm的部分會做成直徑0.6英吋的圓柱狀,在調整桿身長度的時候,通常裁切的位置就是桿身底端。

②【桿身前端】(TIP)桿身在靠近桿頭這一側的稱呼。一般的設計是鐵桿比較粗,開球木桿則比較細。有些速度快的職業選手,會為了調整桿身的硬度而從前端裁掉一點,會讓桿身硬度提升許多。

【碳纖維桿身】(Carbon Shaft)使用輕量且能做出強度的碳纖維材質,所製作的桿身。設計的自由度高,能做出擁有各式各樣特性的桿身,同時也更容易輕量化。

【鐵桿身】(SteelShaft)不鏽鋼,也就是以不鏽鋼做成的桿身,主要用在鐵桿與挖起桿。比起碳纖維,有著製作成本更低,同時穩定性更好的優點。

【桿身長度】指球桿的長度,測量方式是根據R&A的測量方法「60度法」。讓球桿靠著躺角設定為60度的底板, 測量到握把底端的
長度, 單位用「英吋」標示。順帶一提, 在日本製造商中有採用「 跟部底端測量」的做法,跟R&A的測法相比會縮短0.5英吋。所以在購買球桿的時候,除了看標示的桿身長度外,也要跟其他球桿比較看看。

【桿身硬度】(FLEX) 表示桿身的彈性狀態。R代表「regular」,是標準的硬度,S(stiff)、X(extra stiff)比標準更硬,A(average)、L(Ladies)是較軟較輕。雖然在決定硬度的時候,會以測量「振動數」為標準,但依據製造商的判斷標準各不相同,就算有著同樣的桿身硬度標示,揮起來的感覺還是會不一樣。

【折點】(Kick Point)這個詞彙指的是桿身最容易彎曲的點,把桿身從兩端擠壓彎曲,看著彎曲幅度最大的地方來決定。根據位置的前後,可以分成高折點(較靠近底端)與低折點(較靠近前端),也可以說是桿身「剛性分布」的狀態。日系廠商標示時也會用「調子」來稱呼。根據折點較靠近的傾向,以「手元調子」與「先調子」來做標示。

【扭距】(TORQUE)表示對桿身施加轉動方向的力量時,桿身扭轉的變化及程度。會以相同重量對桿身進行測試,數字越小代表扭轉程度越小,桿身的穩定性或抗扭轉能力也就越高。

【振動數】(CPM)用特殊的測定器將桿身,在前端加上砝碼之後,顯示一分鐘內會上下振動幾次的數字。數字越大代表桿身的硬度越硬。雖然有時製造商也會註記,但因為測量方法的判定標準各不相同,所以無法一概而論。

【揮桿重量】(Swing Weight)指桿頭重量的比例,數字越大在揮桿時,越能感覺到桿頭的重量。揮桿重量的標示方式是結合英文字母跟數字去表示,例如C9、D2等。命名原理是以顯示當球桿橫放時,支點能取得平衡的位置在桿身的哪裡,以接近桿頭的位置A、B、C…這樣按英文字母順序排下去,數字從0到9來排序。過去曾認為所有球桿的平衡應該都要一致,現在則是變成會考量到各支球桿不同的功能,而打造出不同的揮桿重量。

【FP值】(Face Progression)以桿身軸為標準,顯示桿面前緣有多往前面出來的數值。數字越大桿面前緣與桿身看起來就越直。以桿頸設計來說,分為FP 值大的「直插式」及數值小的「鵝頸式」兩種類型,FP值較大比較容易抑制觸球時桿面打開的傾向。

FP 值大的球桿
容易打高也容易往右

▲依照FP 值的大小,桿面碰到球的時間點也會有些微的變化。如果是直插型的桿頸,FP 值大的話桿面前緣會更往前,會在較早的時間點接觸到球,所以桿面容易打開,容易往右邊飛。反過來說,FP 值是負值的鵝頸式球桿,桿面觸球時間點會延遲,比較容易回正觸球。

【反彈角】(BOUNCE)顯示桿頭底部突出程度的角度。測量方式是球桿平放時讓桿底後緣著地,並測量此時桿底與水平面的夾角,但依不同的製造商,也有不同的測量標準。反彈角越大,桿面前緣通常就會離地面越遠,參考這裡的高度,也能簡單確認反彈角的大小。反彈角有抑制桿頭挖進地面的效果,反彈角越大,防止打厚的效果就越強,觸球時也會比較容易壓低桿面。

【桿面後移】(OFFSET)指的是從趾部來觀察時,桿頸的右端與桿面前緣之間的間隔幅度。桿頸較粗的話數值容易變大,瞄球的時候看起來就會有鵝頸式的感覺。

【鵝頸式】(GooseNeck)因為桿頸在瞄球時看起來像鴨子的脖子,所以才起的名字。是跟桿頸相比,桿面前緣落在後方的形狀,FP值負得越多,表示桿面後移就會變大。比較容易回正觸球,也比較不會打厚,常常用在長鐵桿,有時也會用在挖起桿上。

【桿面偏角】(Face Angle)將桿頭放在地面時,桿面所朝方向的狀態。桿面通常是要正對目標,不過也會根據需求設計稍微往左或往右。桿面偏角往左的以負數標示,或是關閉幾度。桿面往右的以正數標示,或以打開幾度來說明。桿面偏角有助於讓桿面更快回正,瞄球時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協調感。

【銑削】(Milling)英文中也有「研磨」。過去主要是指把桿頭的桿面加工,形成特殊的表面紋路或設計。近年來都是以電腦控制,透過CNC研磨的程序,能精確產生想要的形狀,不只是桿面,包括底部或桿頭背部也能以這種方式來處理。

【刃型推桿】(BLADE)指桿頭外觀細長的推桿類型,過去的L字形或是T字形設計推桿都屬於此一類型。標準款式源自PING最初推出的跟趾配重搭配曲柄型桿頸(CrankNeck)的推桿,也成為了傳統式推桿的代表。此外像是鐵桿等等桿面上緣比較薄的鐵桿,也會用Blade來稱呼。

【錘頭型推桿】(MALLET)指的是投影面積較大,瞄球時桿頭朝後方大幅延伸的推桿。在日本因為那種形狀所以有時也稱作「魚板型」。較大的桿頭尺寸,容易透過重心位置的調配來提升性能,現在有販售不少使用各種素材做出形形色色的錘頭型推桿。

【中長尺推桿】推桿的長度一般以33~35英吋,調整到38英吋前後這種稍微調整得長一點的推桿稱為「中長尺寸」。雖然在過去曾經流行使用超長型推桿,並將握把底端抵著腹部,像鐘擺那樣的推桿打法,但後來規則禁止了這種打法。有人覺得推桿越長的話重量也能提升,而使用中長尺寸推桿。

【超長尺寸推桿】48英吋上下, 調整得非常長的推桿稱作「長尺寸」。可以透過將握把底端頂著胸前,把支點固定住那樣的鐘擺擊球,增加了不少以苦於推桿的球友為主的使用者。在推桿貼著身體這件事上跟中長尺一樣,規則中已經明訂禁止。

【曲柄式桿頸】(Crank Neck)可以在傳統Ping型推桿上見到這樣的設計,在桿身與桿頭的連接部分,有2段直角彎曲的設計。可以讓桿身在桿面前方,瞄球時更容易讓桿面方正設定。此外也能讓桿面觸球的時間點稍微延遲,減少出現右推失誤的優點。

【彎曲式桿頸】(Bend Neck)桿身直接連接在桿頭上,但是桿身前端部分有彎曲設計,依彎曲的方式或角度的不同,可以作各式各樣的調整。也會把彎曲一次的稱為單曲桿頸,彎曲兩次叫作雙曲桿頸。因為沒有桿頸的重量,更容易讓桿面呈現平衡的狀態,經常運用在錘頭型的推桿上。

【斜頸式桿頸】(Slant Neck)這種推桿的桿頸設計,是從桿身到桿頭斜斜地連接的桿頸的推桿,形狀依據型號而各不相同的。有時也會把桿頸比較短的叫作「短斜頸」,適度的重量可以讓錘頭型推桿的桿面在推桿過程中較容易打開與關閉,近年來許多錘頭型推桿會採用此類設計。

【齒輪效應】(Gear Effect)會出現在木桿擊球時的一種現象,使用桿面呈現弧形的木桿擊球時,當觸球點沒有在桿面中心,沒打到球心的時候,桿頭就會以桿頭重心點為中心來轉動,並讓擊出的球帶著往相反方向的旋轉,例如說以桿面偏桿頭趾部位置擊中球的時候,桿頭因反作用力關係,會以重心點為軸心順時針轉動,導致桿面打開出球往右邊,但是因為齒輪效應的關係,打出來的球會帶著逆時針的左弧側旋,這就是齒輪效應。以此觀點為基礎,木桿的桿面其實都帶有一些圓弧型,可以減少觸球點偏差時造成的擊球方向偏差。這樣的弧度在柿木桿頭時期,也有減少桿面跟球的接觸面,提生直線前進性的功能,但因為現代球桿整個桿面尺吋進化,同時桿頭慣性動能提高,齒輪效應的重要性也就跟著降低。

【桿身套管】(Shaft Sleeve)是指現代木桿的一種便於拆裝桿身的設計,將這種套管裝在桿身的前端,可以使用螺絲安裝上桿頭,要更換桿身時也可以簡單地拆裝。此外透過套管略帶傾斜的設定,也能提供調整躺角、桿面傾角或桿面偏角的功能。

①【重心角】把桿身平放在桌子上面, 讓桿頭懸空,此時桿面與鉛錘線之間形成的角度,就是重心角。也可以用桿身中心軸延長線與桿面前緣延長線形成的夾角去測量。重心角越大代表在揮桿時,桿面會更容易翻轉,重心角越小,代表揮桿時桿面的方向會較不易轉動。

【重心深度】從桿面到桿頭重心位置的距離。重心越深,桿頭在觸球時如果觸球點偏差,桿頭受到的偏移影響會越少。換句話說,桿面的穩定性會較佳,但相對也比較不容易翻轉。

【重心高度】表示桿頭重心位置離底部的高度,是用「高重心」、「低重心」這樣的表現方式。當重心高度越低,擊球點就會越容易落在比重心更高的位置,讓打出來的球因齒輪效應而減少旋轉。此外也有拉高出球角度的效果。雖然也有製造商會公布重心高度的數值,但因為可能是從桿頭底部測、從地面測、桿面測之類的標準各不相同,而有不同的數值。

【重心距離】表示桿頭的重心位置跟桿身中心線之間的距離。重心距離越長時,要讓桿頭轉動就需要越大的力道。即使是像鐵桿那樣小小的桿頭的話,只要重心距離都設計得夠長,方向性也會提升。反過來說,像開球木桿那樣大大的桿頭的話,也可以透過縮短重心距離設計,讓桿面可以更容易轉動。

【軸線深度】測量內部重心,使用特殊的機器的話,就可以測量桿身的軸線到重心有多深的距離,這就叫做軸線深度。跟從桿面測的重心距離相比,因為可以考量到FP值等等的影響去測量重心的深度,所以更能看出桿頭真正的性能。

CHECK

看重心角的話
能掌握回正觸球或旋轉量

▲透過重心角數值,可以檢查桿頭的「重心線」在哪裡。相對於桿面前緣,大概有多少深度在重心、重心距離長不長等等,透過檢查桿頭的性能就可以得到非常大量的資訊。雖然一般來說重心角大的話常被認為能回正觸球,但因為也會牽涉到FP 值等等各式各樣的要素,不能直接判定數字越大就一定會回正觸球。

【深厚】(Deep)是指桿面或桿頭後方部分等等設計得「厚厚的」部分的詞彙。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標準規定深厚是專門指哪裡。如果說是指桿面做得深厚的話,那就是說容易把重心位置設計得更低,容易減少旋轉。

【淺平】(Shallow)是指桿面或桿頭後方部分等等設計得「薄薄的」部分的詞彙。跟深厚一樣沒有明確的標準。在揮桿時也常常會用到這個詞,在下桿時讓球桿往後倒,用平緩的角度揮桿就會說成是「淺平的揮桿」。

【慣性動能】(MOI)顯示在揮桿的時候,球桿做旋轉運動的時候阻力大小的詞彙。數字越大,筆直前進的力道就會越強,揮桿過程中桿面的方向等等也會更不容易改變。因為有抑制球轉彎的效果,所以在規則中也有規定。最近比較常見的是把每個部分分開來討論,像是桿面的開閉影響水平轉動慣量、桿面傾角影響縱向轉動慣量等等。

【左弧傾向】(Draw Bias)指的是桿頭中因為桿頭的跟部這一側有很多的重量,重心移動到跟部。因為容易從內往下揮桿,重心距離也容易變短,所以也比較容易回正觸球。

【低後旋】(LS)是「Low Spin」的簡稱。採用把重心放低,提到接近桿面的地方設計而成的桿頭。因為壓低桿面傾角比較容易擊球,出球也比較低且減少旋轉量,所以受到力量型的高爾夫球手的喜愛。

【SLE規則】是「Spring Like Effect」的簡稱,桿面的彈簧(spring)效果,也就代表是跟反作用力相關的高爾夫規則,從2007年年末開始實行。當時雖然採用「COR」為桿面的反作用力的測量標準,但現在變成採用「CT值」。超過標準值的球桿將視為高反作用力,不能在部分競賽中使用。

【CT值】「Charactoristic Time」的簡稱。是用一台名為Pendulum Machine的機器,透過以鐵球碰撞桿面,從那個接觸時間測量桿面的反彈係數。單位是「μs(毫秒)」。雖然上限值是239毫秒,但因為設有18μs的誤差範圍,所以實際的高爾夫規則中上限變成是257μs。

【COR】表示讓2個物體碰撞的時候,接近的速度跟碰撞之後遠離的速度比。這是在高爾夫球撞擊固定桿頭的測試中計算得出的。那時的上限值是0.822,因為誤差範圍是設定為0.008,所以實質上規定的上限是0.83

【空氣力學】目的是為了控制氣流對揮桿過程中的桿頭或飛行中的球的影響的設計。如果是開球木桿的話會變成可以降低空氣阻力的形狀,比較容易讓桿頭速度提升或可以更正揮桿的軌道。如果是球的話因為透過球渦等設計可以延長滯空時間,所以可以預期會有提升擊球距離的效果。

pic